高温天气带动用电负荷持续攀升。近期,全国多个省份陆续调整分时电价机制,以市场化手段破解电力供需平衡难题。
分时电价是指在一天中不同时段执行不同的电价,一般包括高峰、平段、低谷等多个时段,以引导用户合理安排用电时间,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分时电价政策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一开始执行峰谷电价,后来逐步引入尖峰电价、季节性电价和丰枯电价等形式。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明确了优化分时电价机制等的具体举措,为地方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政策提供了重要指引。2025年以来,多个省份陆续出台分时电价新政。
本轮分时电价政策的密集调整,通过更精细的时段划分、更灵活的价格浮动,引导用户削峰填谷、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从更深层次来看,本质上是为了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有效应对电力系统从传统“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型。
发电侧,通过价格信号引导用户用电行为与新能源出力特性相匹配,有利于破解新能源消纳问题。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特征,尤其是光伏,主要发电时段较为集中,11时至14时通常是出力高峰期,与用户用电高峰期存在时间错配,该时段电力供应远大于需求,若沿用以往的电价机制,既无法反映真实的供需关系,又容易造成大量弃电,所以多个省份陆续把中午时段调整为低谷甚至深谷电价时段。
用户和电网侧,通过价格信号的精准调控引导削峰填谷,有利于降低用户用电成本、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比如,海南“零点高峰”现象极具代表性。截至2024年底,海南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0.9万辆,新能源汽车集中在零点充电,导致电网负荷纪录频繁刷新,2023年和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在“00:00—00:20”时段13次创新高,电网系统调节能力面临挑战。为此,从2025年4月1日起,海南省调整了分时用电时段,原谷时段“00:00—00:20”变为平时段,而“08:00—10:00”则调整为新的谷时段,通过分时电九游娱乐官网价的调整引导用户主动参与电力系统调节,缓解电网压力。
当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快速推进,“源荷互动”的新形势推动分时电价机制优化调整,“深谷降价、尖峰加价”价格信号的精准释放进一步引导电力资源优化配置。
对发电企业而言,长期来看,分时电价机制促进新能源消纳,将进一步拓展新能源发展空间;但短期内,新能源电价将持续承压,部分新能源项目投资回收期延长,尤其是分布式光伏项目,经济收益将降低,投资风险增大。建议新能源企业,一是在具备条件的地区适当配置储能,低买高卖、峰谷套利;二是加强电力市场营销,提高中长期和现货市场分时段交易能力;三是探索分布式项目以聚合商形式参与绿电交易,提高项目收益。
对电力用户而言,优化用电策略,增加低谷、深谷时段用电比例,将有效压降用电成本。用户可积极做好能源管理,一是优化排产计划,主动减少峰段生产时间;二是节能提效,精细化管控好生产设备;三是加强数字技术应用,通过综合能源利用等方式提升电力资源使用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对电网企业而言,分时电价机制缓解了硬抗高峰的压力,为保障电力系统供需平衡提供了柔性调节的新方案。电网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精准分析客户用电行为,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用能方案,引导削峰填谷;此外,进一步完善需求响应服务机制,鼓励用户在电网负荷高峰时段主动减少用电或转移用电负荷,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