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我国电力负荷屡创新高。8月1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蒋毅表示,近期,全国各地气温攀升,各家各户的空调都在连轴转,能源保供工作进入“迎峰度夏”的关键期。2025年以来,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已经连续四次创历史新高,最高达到15.08亿千瓦,较2024年极值提高5700万千瓦,相当于一个福建省的用电负荷。
中国民间有句谚语叫“大暑小暑,上蒸下煮”。面对迅速攀升的电力需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会同各地方和重点企业提前布局,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扛牢能源电力保供责任。一是动态精准调度。精准分析研判供需走势,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统筹考虑保供应、促消纳和机组安全运行,发挥煤电兜底作用,加强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调用,推动“水火风光储”等各类电源形成合力。二是跨区协同互济。全国跨区输送电力最高达到1.48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组织电网企业跨经营区互济,高峰期通过闽粤直流互济、江城直流反送实现两网间320万千瓦支援电力。三是高效应对灾害。密切跟踪灾害天气趋势,提前部署抢修人员和力量,及时抢修复电,有力应对台风“丹娜丝”、贵州黔东南特大洪涝灾害、湖北恩施特大暴雨、北方地区持续强降雨等自然灾害。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目前全国电力供应平稳有序,各地用电需求得到较好保障。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主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保障源头供应。指导各地做好电煤产运需衔接和发电用气协调,保障一次能源供应充足稳定。二是提升顶峰能力。持续加强各类常规电源运行管理,统筹新能源发电支撑作用和火电兜底保障作用。三是加强余缺互济。积极通过电力中长期合同、现货市场、应急调度等方式开展跨省跨区电力调度。四是优化需求侧管理。坚持需求响应优先、节能节电助力、有序用电保底的原则,综合运用分时电价、需求响应补贴、虚拟电厂AI调度等方式,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有序供应。五是强化应急处置。紧盯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第一时间组织电力企业高效开展应急处置和抢修复电工作,有效保障民生及重点用户用能,相信通过这些工作能够保障全国能源电力安全、持续、稳定供应。
实际上,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任务,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司长王任飞介绍,近年来,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24年市场化交易电量6.1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3%左右。2025年以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又取九游娱乐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标志性成果。首先是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的市场机制实现突破。一是近期国网南网建立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在网间通道“硬联通”的基础上,实现两网电力交易的“软联通”。二是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开展连续结算运行,5省区发用两侧主体实现“统一交易、同台竞价”。三是省间现货市场更加成熟,国网经营区26个省实现常态化余缺互济。2025年上半年,我国跨省区交易电量超过6700亿千瓦时,即电力市场每交易4度电,就有1度通过跨省区交易实现。
第二,电力现货市场即将实现基本全覆盖。现货市场有助于精准发现价格、实时反映和调节供需,既是电力市场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难点所在。近年来,我国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持续推进现货市场建设,目前25个省内市场均已开展现货交易。其中,6个实现正式运行,6个已实现连续结算运行,其他十余个省份也将在年内实现连续结算运行,这对于近段时间相关省份电力保供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统一的电力市场基础规则体系基本建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为基础,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交易规则为主干,市场注册、计量结算、信息披露为支撑的“1+6”规则体系,未来会根据市场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今后,我国将持续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进一步统一规则、破除壁垒、拓展功能、扩大规模,为保障能源安全、低碳转型、经济增长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新闻热线电话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广告招商电话 行政热线